A A A

进入福祉展
关闭
<返回

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新闻中心

展位申请 领取门票

干货 | 党俊武:新时代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形势预判与走向前瞻(下)

行业动态 2018年11月23日

三、当前中国老龄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久远,如何开发并使之可持续变现,面临的问题复杂而深刻。目前,中国老龄产业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整个产业来说,经过近年来的艰难探索,当前的发展现状是: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扭曲发展,老龄服务业热中有乱,老龄制造业发展相对冷落,老龄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当然,这些都只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外显出来的表面问题。实际上,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主要是:老龄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设薄弱,产业持续运行的内生性动力缺失,运营模式流于供给端概念设计,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业态生发不成型。总体来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总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之间配置错位,虽然参与者众多,投入不断增加,但有效产出不足,收入现金流乏力,利润获取困难重重,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01 面临的主要问题


●老龄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设薄弱


从老龄服务产业来看,社会力量徒有资本和人力两个要素,老龄服务所需要的土地要素受整个房地产市场扭曲运行的影响,在城镇公共服务圈内难以实现符合常态化、市场化机制的配置需要,从而逼迫老龄服务沿着两条路线发展:


一条是沿着郊区化路线发展。如此不仅老龄服务机构自身难以得到发展,而且加剧了公共服务圈内“一床难求”的矛盾,还引发了部分房地产商以养老为幌子跑马占地,一些“养老地产”房子盖起来了,老龄服务供给却有名无实;


另一条是公共服务圈内发展居家老龄服务,场地问题同样是其运行瓶颈,再加上商业模式游离于有效需求,导致难以实现老龄服务的有效供给。相反,公共服务圈内的公办老龄服务机构不仅加剧了老龄服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公共财政的无底洞效应。公建民营充其量不过是半市场化的无奈选择,其未来走向尚须认真探究。


更重要的是,许多公共资源(如遍布各地的疗养机构)闲置浪费,需要从建设全国性老龄服务市场体系上统筹改革。目前来看,老龄服务所需要的常态化、市场化机制(其综合指标是定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不从土地特别是公共服务圈内的土地等要素问题上全面深化改革,老龄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从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来看,由于现有社会硬件体系在设计理念上都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如何基于年龄友好型理念逐步通过改造改建使之适应老龄社会的需要,需要花费巨大力气。由于单纯依靠政府和公共财政难以持续,因此必须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道路,通过产业化机制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一领域的问题虽然已经日益凸显,但除了少数地方政府为兜底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以外,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无疑是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


从老龄制造产业(老龄用品产业)来看,现有其他领域制造业的市场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已非昔日可比,但除保健、药物、器械、护理用具及相关耗材外,老龄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老龄用品产业规模不大,国外中高端产品占据市场顶端。制造商虽然看到了未来这一领域的巨大机遇,但由于缺乏产品宣传推广平台,缺少政府购买引导和产业发展基金,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以及中高端核心技术研发没有积累,制造业工艺水平落后,品牌建设正处在草创阶段等原因,再加上老龄用品销售业务尚不成熟,市场化机制还没有涵盖到老龄制造业这一领域,富有眼光的少数企业家仍然运作艰难,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从老龄金融产业来看,由于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格局尚未改变,金融体系本身在理念、技术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特别是由于金融对接新市场变化创新乏力,投资渠道单一、方式简单等,再加上国民特别是40岁以上国民的全生命金融准备意识淡薄;因此,虽然金融业自身市场化程度较高,但老龄金融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老龄金融市值规模不大,与未来市场需求和现有潜力极不相称。


整体来看,未来老龄产业各板块的市场化建设空间巨大,其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产业持续运行的内生性动力缺失


产业持续运行的动力永远是有效需求,老龄产业发展之所以存在看起来很好但做起来很糟的巨大反差,根子在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当然,有效需求不足不等于没有购买力)。


从老龄服务产业来看,老龄服务机构无论居家、院舍还是综合体,目前的运行整体来看都困难重重,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和制度安排。观念可以解决购买服务的决策问题,制度安排可以解决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问题。中国老百姓(老年人及其子女)只知道为看病花钱,还难以认同为服务买单,纵然有钱也通常紧捂钱袋。


同时,近年来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老龄化发展迅速,我们尚在通过改革完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吃饭、看病等问题时,突然面临诸多失能老年人的问题,而与此同时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这两个老龄服务费用的制度性来源体系却仍未建构。目前的医养结合如果走老龄服务吃医保的路子必然面临重大风险。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改革仅仅从社会保障“缴费端”考虑问题,这一点在本质上是机械论思维;未来必须从社会保障“用费端”入手,通盘考虑老龄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独立于医疗保障制度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为老龄服务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根本动力。


从老龄制造产业来看,传统老龄用品范围狭窄,现代老龄用品产业品类繁多,中国老百姓(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此刚刚开始认知。老龄制造产业作为产业是需要政府扶持(如政府采购)的,政府可在企业成长起来以后再退出。在政府采购的带动下,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从而形成庞大的供给规模,并进而形成巨大产业。因此,当前的动力源首先是公共财政引导不足。其中,深层次的公共财政投入,以及投向占领未来老龄制造产业高端技术制高点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从老龄宜居产业来说,现有硬件设施适老化改造潜力巨大,但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改造的费用来源及其筹措机制尚处在摸索阶段。一些地方政府为民政对象买单进行改造,但更大范围适老化改造费用筹措的市场化机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一问题不解决,老龄宜居产业的概念再先进,这一问题再重要也无济于事。


从老龄金融产业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年轻时为长寿人生做好金融预算;因此,动力性的问题是人们在年轻时必须有足够收入,即在满足当前消费的同时能够有所剩余,从而可以为自己和家人购买金融产品。


●运营模式流于供给端概念设计


对于目前的老龄产业来说,我们的问题既有生产能力不强(如由于高端老龄用品制造技术落后而造成供给不足,从而把相应市场拱手让给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也包括我们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运作等方面远离需求。参与老龄产业开发的企业问题在于,大多数企业自以为是,在没有深入了解老龄产业终端需求的情况下,“任性”地为客户(如老年人)设计自认为的产品和服务,导致进入市场后,大多数企业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02 原因分析


 老龄产业发展的问题是突出的,其原因也是十分深刻的。


●产业定性仍存在许多误区


按理,老龄产业既然是产业,定性应当不是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老龄产业的定性仍然存在许多误区。“老龄产业是福利产业”“不能和老年人作冷冰冰的交易”“老龄事业不能走产业化道路”“产业化搞坏了房地产,搞坏了医疗,搞坏了教育,老龄事业再搞产业化,结局必然是搞坏老龄事业”等提法,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本质上是不懂老龄社会和市场经济。这些糊涂认识有些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同时也是对房地产、医疗、教育改革中的阶段性问题的短视认知和判断。糟糕的是,这些认识误区在社会上甚至一些地方决策者中还有一定市场。这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泱泱世界第一老龄产业大国,如果拎不清要干的是什么,这无论如何是值得产业界深刻反省的基本问题。


●产业定位有失偏颇


 尽管老龄产业的概念已提出许多年了,但目前其定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现有产业政策、产业倡导者、产业从业者以及媒体的最大问题是,把老龄产业等同于老年产业,进而将其定位在所谓活力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上。但活力老年人的商业模式难以建构,故老龄产业基本上定位在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老龄服务机构建设上。


●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现在,老龄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究竟这个产业的主管部门是谁,相关部门应当如何协调,出现重大问题时应当采取什么机制,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既是目前老龄产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老龄产业各大板块中只有老龄服务产业板块一枝独秀而其他板块却不能协调推进、现有诸多产业政策不能落地的瓶颈性原因。


●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类型多种多样,除少数取得成功之外,大多数运营困难。究其原因,除了不了解老龄产业这一新的投资领域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客户市场培育不力


目前整个老龄产业尚处于买方市场的阶段,我们许多企业却在营销战略策略上出了问题。也正是由于我们正规军在这个环节的失误,才给那些销售不良保健品和非法理财产品的骗子留下了空间。这也正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留不住企业甚至搞死企业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需两端各要素没有顺畅链接,老龄产业供需流尚未有效对接成型,迫切需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发,从观念、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法律以及市场教育等各方面发力,确保老龄产业供需全要素在市场化、产业化轨道上高效流动,并迈过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四、老龄产业的结构、本质、发展逻辑和成长路径


老龄产业既不是蓝海领域,也不是红海领域,而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大陆。实际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个新大陆面前也只不过是刚刚才高中毕业。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持久而富于内涵的新大陆、新产业和新经济,对此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01 把握老龄产业的视角


从理论上来说,把握老龄产业的视角主要有三个。


●社会形态视角


即认为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与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经济结构的产业表现。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主要还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并正在开始向适应老龄社会的方向转变,未来的方向是要建构适应老龄社会的新的经济结构,并建构起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全新的产业结构。这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大势,我们称之为“大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是指称老龄产业所要支撑的老龄社会。


●全生命周期视角


 即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应当覆盖人的从孕育、出生、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到离世和身后事务安排的整个生命周期。未来的方向是面向每一个人从生命孕育到身后安排的全生命周期做好连续性的产业安排,这既是新的老龄产业,也是未来人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势,我们称之为“中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指称个体的增龄或者老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老龄产业在人类个体全生命周期上向老而生的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强调不能把老年期和前老年期断然分割进行产业安排。


●老年期视角


即产业要涵盖进入老年期的一系列需要的满足,这也是有“老年产业”“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这些提法的缘由。这些产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但这些提法的硬伤在于割断了全生命周期。实际上,老年期的许多问题是前老年期问题的延续和加剧。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断然否定以上短视提法及其内涵的错误理念和理论假定,并按照十九大的提法将其称为“小老龄产业”。这里的“老龄”指称为满足已经进入老年期的人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产业结构。目前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做的都是小老龄产业,但未来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做好中老龄产业。不过,未来最终的战略方向是建构适应老龄社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


02 老龄产业的内涵、框架和业态


当前,在我们对老龄社会高级阶段还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探讨长寿时代全生命周期视野下为满足人类个体向老而生的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需要而衍生的老龄产业。


具体来说,从全生命周期和以个体老年期为重点的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准备性、持续性和善终性的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它是一个由三个层次六大板块构成的体系。


顶层是老龄文化产业,主要是为全生命周期生活提供精神引领的产业;


底层是老龄健康产业,主要是为全生命周期生活提供健康支持的产业,核心是发展老龄健康产业,即以56个民族的健康理念及其医药护为主,以西医医药护为辅;


中层是物质和服务保障类产业,包括老龄金融产业、老龄制造产业或者老龄用品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相应产品生产加工产业、第二产业相应产品即老龄制造业和老龄智能产业)、老龄服务产业和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房地产业)。


03 老龄产业的基本特征


1、老龄产业是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发展性和享受性需求综合打造供应链的产业。老龄经济既是生活经济又是生命经济,覆盖的客户群体既有年轻人和中壮年人(如需要做老年期金融准备的年轻人,需要使用抗衰老、保健产品的中壮年人),更有老年人;


2、老龄产业不是简单地面向刚性需求打造供给链,而是既要甄别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也要培育刚性需求,把直接供给和创造供给结合起来,把直接终端供给和产业内行业间的间接供给结合起来;


3、老龄产业是具有连续性、成长性、高黏性和规模性的产业,需要供给方按持久战理念设计商业战略。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给。老龄产业供给的连续性源于需求的连续性;


4、老龄产业是弱经济周期性和强抗经济波动性的产业;


5、老龄产业供给是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相配合,低技术和高技术相交叉,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命需要相混融的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产业。


04 老龄产业的本质


 现在,老龄产业界只有少数精英才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是“老龄产业”,大多数产业从业者都自称是“搞养老”的。冷静分析,这种职业认知观念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上,究竟是所谓“搞养老”,还是说穿了就是让老年人“养”?


答案十分清晰,老龄产业就是要靠中老年人来“养”的产业,否则就是主宾错位。因此,正确而科学的提法就是老龄产业,也就是通过专业、规范、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产业发展,而不是打着“养老”的幌子搞别的事情。现在,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所谓“搞养老”需要情怀。这一说法当然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真正的情怀应当是“无情”,即老子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产业逻辑,而不是“口口声声”的“情怀”。试想:天天讲情怀,日日亏本做善事,虽然短期福利了少数人,但最终结果是自己破产,如此一来,不但不能自持,而且也不能继续福利他人。这实际上是最不讲情怀的。真正的情怀就是不讲“小情”,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和产业逻辑办事,产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如此不仅能够自持,而且可以长期可持续地福利他人,其结果就是“大爱”。因此,“情怀”只能从“无情”中来(当然,这并不等于否认给老年人提供服务时需要充满爱心)。因此,老龄产业的本质就是其独立运行的商业规律和产业逻辑。



05 老龄产业的逻辑


老龄产业作为未来新兴的重大基础性产业,需要遵循三条逻辑线:一是一般市场逻辑线,也就是价值规律等;二是一般产业组织的成长逻辑线;三是老龄产业自身独特的逻辑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理论上的老龄产业发展逻辑即理论逻辑,实际上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逻辑;


第二层次是现实中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现实逻辑;


第三层次是面向未来老龄产业的发展逻辑即未来逻辑,说穿了就是面向有效需求逻辑。这其中有五个方面需要认真把握:


一是锁定客群逻辑,即要学会“摘葡萄”;


二是加强客群需求管理,学会混业经营;


三是把握产业内部业态的优势和劣势,既做到产业线有基底又能开放包容;


四是塑造核心竞争力,做到面对竞争时游刃有余;


五是适时把握融合战略,做到不可或缺;


六是倡导先进理念,力求引领新经济。


06 老龄产业的成长路径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老龄产业如何成长,其具体路径如何,市场风云变幻如何应对,这是老龄产业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目前并没有现成格式化的答案,但其方向十分明确,这就是:准备迎接老龄产业从需方经济到供方经济的历史性大逆转,达到这一拐点就是老龄产业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目前的现实是,老龄产业尚处于需方经济阶段,整个产业离供方经济虽然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但还面临许多艰巨任务。今后的路径是,老龄产业各板块各行业普遍拥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集团企业。如此一来,距离老龄产业供给经济的历史性拐点就不远了。为此需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点:


1、树立先做强再做大的理念。没有强就不可能成就其大,产业从强到大,靠的不是资金,而是品牌和模式。


2、抓品牌建设远重于所谓战略布局。有了品牌再行战略布局,就是投资收益良性循环;相反,搞所谓战略布局,其结局就是只有投资而没有收益,而且还坏了品牌,能维持不破产就算大吉大利了。


3、紧紧扣住收益现金流来决定投资战略,今后,老龄产业的投资决策只有在试点过程中找到收益现金流后才能扩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再也不能被烧钱的经营战略忽悠了,关键是再也不能以烧钱幻想火爆来安慰自己了。


4、守住现金流良好的现有发展方式,准备占据未来市场战略制高点,因此,老龄用品经销商现在就要研究,如何在做好当前经销业务的同时,逐步开始做转型准备,比如向制造商转变。这就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从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做好准备。


5、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最终落脚在构建客户群上,天下的商业说穿了就是遵循“无固定商家偏好但有需求的客户——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粉丝型客户群”这一公式。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就是通过对接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供给,把无固定商家偏好但有需求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并运用一整套管理体系保持客户群的偏好稳定和规模扩展。


总体来说,老龄产业是长寿时代的新经济,也是未来老龄社会条件下系统性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产业,需要我们立意长远,仰之弥高,跃出“老人圈”,从新的社会形态所需要的产业体系的角度全面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值得企业家及其追随者付诸终生努力去赢得最终的成功!


(文章来源:《老龄科学研究》2018年第11期)

2024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

2024年11月15日-17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您可能感兴趣的主题展区:

智慧养老 智慧无障碍城市 康复护理 养老照护 适老化部品

更多展会详情请咨询

吴帆

电话:020-8930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