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普林斯基和弗莱尔曾表示:青年人是引领浪潮的“数字原住民”, 中年人是亦步亦趋的“数字移民”, 而老年人则是被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但老年人真的就被拒之门外了吗?腾讯去年推出的《2017 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中国老年微信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老年人使用微信逐渐普及。
我们虽与父母在微信好友列表里“朝夕相处”,但你真的了解这帮偶尔也会“皮一下”的老年人到底在干嘛?他们埋在数字产品后的真实需求又是什么?
S-Tech街采老人真实回答
上月底,由腾讯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报告,纵跨58个城市、956个家庭的3051份样本,为我们感性认知的老年人群体做了一个理性的数字画像,也让年轻人认识到了一个自己没有见过的老年人群体。
调查发现,老爸老妈都在用微信,且在使用微信上无显著差异。但与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拥有更多的微信好友。而列表中的好友数量越多时,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越幸福。
老年微信用户画像
此外,老年人在微信功能选择上有明显的分层——社交>信息>支付。会使用社交类功能的老年人占比85%左右, 会使用信息类功能的老年人为65%上下, 会使用支付类功能的老年人比例在50%。
什么样的老人更容易使用微信
在影响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因素上,年龄和学历很重要,而好奇心则是老人成为微信达人的金钥匙。客观上,年龄越小,学历越高,可能会使用更多微信功能。而在主观上,爱学习新事物,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往往拥有更多的微信好友,会使用更多微信功能。
微信使用情况
在亲密关系排序中,老人把家人排第一。老年人微信好友中家人的比例平均为23.1%,他们在朋友圈点赞和评论时将家人列为第一位,青年人中有46.9%的人会选择分组,有25.8%的人在发朋友圈时会屏蔽家人。而老年人则很少使用分组和屏蔽功能,85.4%的老年人未设置分组,只有2.7%的老年人会选择屏蔽家人。
本次调研的694名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中,有50.3%的老年人表示他们是由儿女或孙辈教导,由此可见,晚辈的“数字反哺”是老年人走进互联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老年人获得晚辈反哺排名靠前的是发红包,发语音,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工具性技能,但是在发布、点赞评论朋友圈,选择、转发公众号等偏重于内容性的反哺较少。
老年人自学的微信功能与晚辈反哺的微信功能
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张图看到一个非常典型的反哺场景——年轻人或许会教爸妈如何抢红包,如何视频聊天,这些教几次就能学会的工具性功能,却比较少与父母一起探讨哪个公众号比较好,如何想找他们关心的内容,要到哪里去找等等。
据此,该报告对青年人家庭微信反哺提出了几个建议。
反哺是件正经事
教老人用微信这件事或许不陌生,但我们从未把它当做一件要紧事, 面对老人试探地提问, 我们随意地对待。需知一项新技能的学习,常能给老人打开一片新天地。你的小小一举,事关重大。
他爱发表情包,就别教他跳一跳
选择哪种生活,使用微信与否,都应被尊重。是否反哺,取决于老年人有无切实的微信使用需求。我们不止要听他们怎么说,也要体察他们话语之外、生活之中的实际需求。我们常武断地教老人一些自认为重要或有用的技能,却忽略了他们真正的兴趣点。他们可能不关心加多少好友、不信赖支付红包,却乐于给亲友打一通视频电话、或在线看一场传统戏剧。而这些,才是打开他们数字世界的一把钥匙。
“告诉他怎么用,不如告诉他他能行——更新“老”观念
老年人面临认知能力下降、文化水平不足的限制,传统社会观念也一味提示“颐养天年”而 不鼓励发展,导致不少老人对新事物退缩,自我效能较低。因而,反哺不止是能力层面,更在于心态层面。
“我不是非要学微信,但我想跟你学”——互动中学习
许多老人愿意学微信的原因之一,是想借此与儿孙有更多的互动。体察这点,我们正好可把微信反哺作为理解老人、与其交流的一次机会;并在教学之后,通过更多线上互动,强化学习效果和进一步增进沟通。
“鼓励他求新,但也接纳他老去”——不止是耐心
我们一面要去更新“一味保护老人、不鼓励其发展”的观念;另一面也要明白,变老是一个必须要发生的过程,体现在他们一次次学了又忘、徒劳无功上。我们的暴躁其实也夹杂着对 自己终将老去的恐慌。反哺中,我们需要的不止是耐心,而是对衰老的真正接纳。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报告以微信为切入口展现老年人数字生活与家庭的切面,这些结论看似是在研究老年人,但其实也关乎我们自己。当人口结构急剧变“老”,科技产品却持续更“新”,了解、理解老年人的新科技生存状态,就是在探索我们自己的未来。
第五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也将紧随养老市场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升级打造养老智能化展区,携手大耳马、柏颐、百佳、医家通、徕康、颐讯、凯尔康等业内知名企业和品牌, 联合呈现智慧养老领域最新的产品和研发成果,进一步利用科技助老,让老年生活更舒适、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