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行业动态 2024年01月26日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两会期间,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围绕解决“老有所养”,变“养老”为“享老”的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养老配套设施、扶持老年助餐服务点、提升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建议,致力于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加大财政支持
扶持老年助餐服务点运行
“以龙岩市所辖3个市(区)财政支持养老服务资金为例,目前的财政资金支出情况无法保障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一些需要保障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无法全部兑现,制约了当地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福建省政协常委、龙岩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龙岩市委会主委陈晓东在提案中表示。
除了资金问题,陈晓东还指出,因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运营成本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强,一些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机构普遍面临“运营难”问题。“老年饮食要求优质、软烂,原材料成本和用气、用电成本等相对较高,且多数老年人支付能力弱,不愿在用餐上消费过多,对价格也非常敏感。”
对此,陈晓东建议,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急剧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各级财政应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按照财政事权分级负责的要求,全面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贯彻落实,及时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确保养老服务得到必要的财政资金保障。”
在保障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有效运营方面,他提出,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助餐服务便利可及。“在新建城区和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中,同步解决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或场地使用问题,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运营补偿机制。”
完善认定制度
健全失能老人服务体系
目前,福建省失能老人养老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问题依然严峻,据测算,平均每个护理人员服务约80多个失能老人。
针对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民进福建省委会在一份提交两会的集体提案中指出,“对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应高度重视,并予以重点优先解决。”
提案指出,目前福建省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每月每人要支付15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而城市低保老年人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约为900元。若无额外补助支持,这些低收入失能老人难以负担养老机构费用,只能居家养老。
对此,民进福建省委会建议,进一步完善失能老人认定与保障制度。通过财政拨付、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等措施兜底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放宽补贴使用条件,允许低收入失能群体将相应补贴用于照料护理用品等其他消费支出;试点地区开通低收入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险绿色通道,将评定为重度失能的低收入老人纳入赔付范围。
此外,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提案还建议,加快建设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多元协同普惠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并对社区居家低收入失能老人实施财政托底保障。同时,结合当前试点成效,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长护险工作,对低收入老年失能群体提供养老床位分级补贴或定制护理服务。此外,还应加快建设具有配餐、送餐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央厨房”,解决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就餐难题。
引入智能技术
提高养老服务综合体验
如何持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体验感,不少代表委员还将目光聚焦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上。
所谓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将科技、社区、居家三大概念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养老体系,它采用智能互联技术采集处理社区老年人的实时信息,充分调配社区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医养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据了解,2019年起,福建省已开始逐步探索推广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要借助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家庭医护和养老服务的准确对接,让医护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更有效地解决社区养老的医疗问题。”福建省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社会服务和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泉州聚贤庄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庄燕华建议,在建立社区“医养结合”体系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互联网智能技术,对社区养老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和收集,并通过远程手段,把数据推送给社区家庭医生,实现专业医生对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诊断。
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在一份题为《关于推进福建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界别提案中,建议引导智慧医疗服务市场化,大力吸收和发展社会力量进入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同时,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踊跃参与,通过智慧课堂手把手教学,为老人提供试用服务,提高老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此外,这份提案还建议,集结多方力量,强化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例如,吸纳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中;在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养老相关专业,增加学生到实体服务机构的实践机会和时长等,进一步强化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