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对外发布,报告在北京居家养老的医疗护理、老年餐桌、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均做了数据分析、探讨和建议。蓝皮书由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调研发现,在老年人当前需求较为强烈的就餐、家庭日常照料(家政)以及医疗护理三类服务中,医疗护理的发展最不成熟。另外老年餐桌的运营情况也不理想。
养老·看病
仅11%老人知道社区能陪同看病
调查组发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使用率和需求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除了小时工的知晓率为67.5%外,老人对精神慰藉、医疗服务、老年教育等19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均未超过50%,其中陪同看病的知晓率仅为11%。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当前老年人使用率较高的前五项服务项目依次为:家电维修服务、小时工、管道疏通、水电安装检修和组织观光旅游。需求率和使用率之间差距较大的前五项为上门看病、托老所、上门诊疗、管道疏通服务、室内保洁服务。这些差距的产生,反映出老年人购买力不足,意愿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也说明这类服务水平发展较低,尚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服务。
另外,调研发现,在老年人当前需求较为强烈的就餐、家庭日常照料(家政)以及医疗护理三类服务中,医疗护理的发展最不成熟。当前,大部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只能进行诸如测量血压等极简单的操作,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虽然有些街道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医疗资源,采用街道补贴和老年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医疗机构医生上门服务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社区而言,要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医疗护理,仍面临很大制约。
收入方面,98%的老年人有养老金。夫妇两人养老金月收入在6000到7999元的比例最高,为39.3%。此外,夫妇两人养老金月收入在8000元及以上的占23.7%。这意味着,养老金月收入超6000元的老两口,占比超过60%。无配偶老年人方面,个人养老金月收入为3000元至5999元的比例最高,达65.2%。
数据显示,近八成老年人有各种健康问题。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比例达到74.1%。看病方面,四成的老年人感觉看病不方便,主要原因是“就诊不方便”。此外,73.7%的老年人关注养生信息,所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则是电视。值得一提的是,22.5%的老年人通过手机朋友圈或手机短信获取养生信息。
养老·数说
98%
有养老金,其中39.3%夫妇两人养老金月收入在6000元至7999元。
74.1%
患有慢性病,其中45.3%有视力问题。
2/5
老年人感觉看病不方便,其中31.6%认为就诊不方便。
43.7%
每年体检一次,其中1/3自己掏钱体检。
71%
会为自己或配偶购买保健品,其中50%年均花费5000元以上。
66.9%
有闲置资金,其中9成选择储蓄,26%购买理财。
81.8%
拥有自己产权房屋,其中73.8%有一套房产。
46.2%
有过外出旅游经历,其中37.9%每年旅游一次。
67.1%
平时常去室外空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