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行业动态 2015年08月31日
前 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积极老化」的政策架构即是在明确指出,「老化」并不是独立的事件,而是融入在人际互动脉络中而发生。因此,对于这种现象,老年人追求老后的生活品质提升:「新体验」与「再体验」的强烈需求也成为自然的发展趋势。由于「新体验」与「再体验」的诉求最容易体现的就当属旅游活动,因此,针对性的活动规划与设计,除了须依当地文化生活习惯外,仍需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进行观察与研究,才能理解「当地」老年人的深层需求与偏好,进而发展出获得目标市场与消费者青睬的商品,达到商品销售的目的。对此,作为养老产业的业者,必须选对目前的养老旅游行为发展趋势,做为拟定老年旅游市场行销策略与新产品设计方案。满足老年真正内心渴望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才能够呈现出特色;这间接已说明「分龄旅游」的老年旅游产品会逐渐成为旅游业的蓝海市场。
理解「老化理论」
撤退理论、活动理论与持续理论是解释老化过程的古典理论,也常被运用于老人休闲行为之分析,并受到国内外学者之引用与讨论。以下首先希望藉着说明,来切入理解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与行动理由。
1、撤退理论认为,老化无可避免地会降低老人与他人的互动,以及老人与所属社会系统的相互脱离或撤退,此种撤离过程可以发自老人本身,或是由他人开始进行。退休、丧亲或丧偶、子女远离是属于外部环境对老人的撤退,一旦撤退开始,老人便难以再形成新的联系,随着撤退过程结束,原有人们与社会间所维持的均衡状态,将被新的均衡状态所取代,此过程为老人所接受、期待,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形成,其中没有带有任何的强迫,最终并占有老人全部的自我,老人也会逐渐减少对他人与外在环境的情感投入及互动。
2、活动理论则持着跟撤退理论相对的观点,指出晚年生活的满意程度来自个人积极地维持人际关系,并且持续地投入有意义的事务。除了因身体与健康所带来无可避免的改变之外,老人的心理面与社会面需求跟中年时期并无不同,若老人从社会中撤退,将导致其社会互动减少,违背老人本身的期待与意愿,因此老人应该积极地保持活跃,避免与社会脱节,尽可能地维持中年时期的活动,即使被迫从许多面向撤退,也要找出替代选择,例如,寻找其他工作或兴趣以衔接退休生活,建立个人人际网络,以降低亲人或朋友过世所产生的衝击。撤退理论的最大缺点在于它认为个人脱离职场与社会网络的过程必定会发生,且是普遍与无法避免的,这显然与事实并不相符;活动理论则忽略了每个人的健康与经济条件并不相等,年龄、种族、性别或族群背景因素亦会带来结构性的阻碍,限制或降低人们参与相似活动的渴望与机会,例如,有钱有闲者,常常是各种社会场合的主角,此外,由于性格的关系,部份老人亦不喜欢接受新的挑战。
3、持续理论的理论认为,即使变成老人,每个人仍然具有相当的自主性与选择权,研究证实,人们在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倾向于与过去生活保持一致性,可见,性格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关键。从这个观点来看,若是一个人原本就属于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在其退休之后,生活满意度的来源当然不是来自与外界的频繁互动;同样地,若是一个人即是属于外向活跃性格,一旦面临退休,其他替代性角色之或活动,将远比退缩在家来得更有吸引力。不过持续理论亦有其观点上之不足,除了强调维持生活型态的论述外,它没有提及生理面及心理面的交互影响力,亦忽略了外在社会力对于老化过程的影响。
在前述三个理论中,若将其运用于老年人的休闲行为时,活动与持续理论获得相对较多的证实,撤退理论的观点则较不为大家所接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撤退理论完全失去其适用的情境与解释效力,在一些研究中即发现,若是考量年龄的因素,对于超过75岁以上的老人而言,随着身体状态的退化,以及家庭成员或亲友的消逝,要维持既有的社会联繫已越来越困难,于是部份老人会开始限缩其生活范围,拒绝外在社会所施加与其能力不相符的期待,现实感较重,相对重视内在世界。
综此,在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让我们瞭解:
老人是个多样化的群体,没有任何单一、固定模式的老人休闲行为。
对于老人休闲行为之分析,不能忽略健康、经济甚至人格特质等背景因素之影响。
对于休闲的意义詮释必须回到老人的主体感受,相关活动或服务之设计必须避免对于老人的刻版印象。
理解旅游活动脉络的重要性
不论是从时序年龄或社会年龄来看,退休或迈入高龄门槛,确实是个人生命历程的重大事件,由于「老化」本身常会被附予一种动态过程的想像,许多人将「老化」等同于「退化」,使得退出职场的老年人的价值与贡献常被社会所低估,间接促使部份老人消极地看待个人的行为与角色。另外,由于内外在推力或拉力并非老人可单独掌控,而是种人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关系,不论主体为何,了解老年人旅游活动参与的脉络与理论将有助于降低对老人或老化过程的错误迷思,所做规划也更能贴近老人的实质需求。
老年人旅游产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所呈现的老年人休闲与旅游行为分析,得知老年人旅游市场结构的转变,在供给与需求随时代变迁的影响下,老年人旅游产品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老年人旅游相关研究与市场供给现况与发展趋势,发现老年人主要的旅游商品,以农业旅游、长宿旅游、保健旅游,以及游轮旅游,符合目前老年人的「体验式」特性需求。以下将针对各项旅游商品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
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是利用传统农业的自然景观、生产环境及生活文化,让体验者能至该环境旅游,并从事多样化的休闲活动,以调和农业与环境的关系,进而确保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使一级产业的农业能与叁级产业的服务业结合,既提高农民所得,又开创农村新面貌。休闲农场经营与一般旅游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提供最顶级舒适的吃、住、玩、乐,而是一种提供生命力的感动,提供一种人跟人之间的最原始的关系重建,所以,并不一定要讲求硬体设备的最佳状态。因此,具备休闲农业性质的旅游型态,对于老年人而言,可以充分的在「怀旧」、「自然」、「缓慢」、「健康」、「体验」中,满足人类基本情感价值的几个理念,抓住喜好自然健康生活的老年人族群。农业旅游之于老年人口,不再仅侷限于专业医疗院所的外围养老机构,甚至可进一步将乡村地区扩充为老年人专属养生渡假区。
长宿旅游
随着全球高龄化社会的来临,各国政府对于高龄政策的重点,由早期经济的支持与医疗保障等国内社会福利之建立,逐渐扩大到现今的休闲长住旅游,让老年人能自我选择、肯定自我,使老年人有能力规划其晚年生涯,进而提升老年生活品质,故老人社区长住已在世界各国形成一股国际风潮,其中并以亚洲国家为老人长住旅游之首选地点。
保健旅游
随着全球人口老化,提供老年人居住、休闲及医疗照护的养生住所需求性亦逐渐增高。休闲旅游产业与医疗保健产业之结合具备多种型态,端视所服务之客群需求,依不同需求,结合不同深度与广度的医疗行为及旅游活动,安排各类行程。已有业者预估时下提供的住宿、休闲、医疗照护等多元化服务养生住所的住房需求,将大幅成长,这显示未来老人人口政策之重要性益形增加。老年人不管是在生理上、认知上及社会结构关系上,都有狠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年龄层其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性,对于老人休闲养生活动必须要详细的设计与规划,才能充分达到休闲养生活动的价值,在此高龄化社会趋势下,老人的休闲养生之相关研究也因而日趋重要。而护理的健康照护专业人员则可提供养生健康促进的协助,进而提升长住老人自我照顾的层次,此已成为老人照护的另一项新课题。养生健康与休闲游憩两者的关系在人的晚年愈显复杂,近年来,慢性病快速增加,将近80%老人患有一项慢性疾病,而50%以上的老人有两种慢性疾病。健康问题会影响其休闲参与,同时休闲参与亦会影响健康。
游轮旅游
可以突破陆地交通的限制,随着游轮停靠不同的港口,旅客可体验不同的风俗民情,而传统旅游所不易到达的地区,则可透过游轮产品的包装,无须长途飞行、也不必多次转机,就能轻鬆抵达,这就是游轮诱人的眾多原因之一。对老年人而言,游轮旅游的优势在于行程中不用再换旅馆,不必每天整理行李;在宽敞的游轮空间与豪华舒适的娱乐设备中,以及在娱乐和睡眠中航行,每早醒来又是另一处新的天地和景点等诸多特色与优势,一举改变过往的旅游习惯,省去一般旅游烦杂与疲累的旅游模式,因此深受老年人群的喜好。加上以环游世界为主的游轮旅游航程,其旅行时间较一般团体旅游时间明显较长,对退休老年人充裕的时间,更成为游轮旅游业者期待吸引的消费族群不谋而合。
结论与建议
旅游活动的年龄层随着老年人数量增加,使得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更多元化。为因应旅游需求之差异性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推出适合各种需求的套装产品是有必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出,针对老年人口市场,所产生的旅游型态多侧重在健康元素与休养元素方面,同时在旅游行程之距离与时间上的安排也要弹性处理。基于老年人退休后,应该更积极地保持活跃,惨与各种活动,避免与社会脱节,尽可能地维持中年时期的活动理论。
此探讨更重视的是从「老化理论」的根本行为模式切入,理解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如何与潜在的健康与休闲需求搭配设计为前提,多元思考未来的休闲旅游活动市场模式应该如何发展。此外,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旅游需求在质的方面也必须做改变,一些交通工具的效率相继提升,乘坐高铁旅行的距离与旅游频率上都产生明显的变化,因为扩大社交范围的目的性也是老年族群旅游主要的目的之一,更加重视社交性的旅游对于老年族群的生活品质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影响要素之一。
来源:“养老产业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