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行业动态 2015年08月31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怎样使“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在颐养天年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这成为老龄化社会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欧洲、美国和日本在上世纪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瑞典:福利家政按需分配】
根据瑞典法律,子女和亲属没有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赡养和照料老人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瑞典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养老制度。
瑞典目前实行的有三种养老形式,即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人公寓养老。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斯德哥尔摩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1.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2%,其中继续居住在自己家里颐养天年的大约为10.27万人;住在疗养院或养老院的有6400人;此外还有2900人居住在随时能得到服务的老人公寓。
现年88岁高龄的瑞典老人宋雅?维斯廉单独一人住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一套宽敞明亮的公寓里。她眼下身体还算硬朗,很多事情还能自己应付,实在应付不了,还可以找地方政府提供家政服务。也许,她会像她母亲那样,一直在自己的公寓住下去。宋雅的老母亲就是在宋雅现在居住的这套公寓里一直生活到98岁的。
在瑞典,在养老院养老的一般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在瑞典,养老院条件很不错,一人一间房,从吃饭到洗澡都有人照料。但缺少温情,人情味不够,瑞典老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住进养老院的。
公寓养老是上世纪70年代在瑞典兴起的一种养老形式。它有点像中国国内的干休所,只是规模要小得多。由地方政府负责建造的老人公寓楼在瑞典又称“服务楼”,楼内设有餐厅、小卖部、门诊室等服务设施,并有专门人员为老人服务。不过,近一些年来,老人公寓养老已不再时兴,一些老人公寓又被逐渐改造为普通公寓。
瑞典政府眼下大力推行的是居家养老的形式,争取让所有的人在退休后尽可能地继续在自己原来的住宅里安度晚年,这主要是因为居家养老比较人性化,也很个性化,而且更能给人以安全感。
记者居住的利丁屿是斯德哥尔摩近郊的一个“富人岛”,岛上共有4.27万名居民,65岁以上老人占到18%,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居家养老的比例高达90%。
据该镇主管老人社会福利事务的部门介绍,实行居家养老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网。目前,地方政府在全岛设立了4个家政服务区,为当地所有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全天候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务。
居家养老的人凡有需要,都可以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不过,主管部门要进行实地评估,在获得确认后,才会作出同意的决定。家政服务的次数和范围根据需要而定,有的是只提供一个月一次服务,有的则一天里要提供好几次服务。
瑞典各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家政服务虽说是福利性质的,但还是要收取一定费用。收费标准根据接受家政服务的老人的实际收入确定。因此,人们在要求家政服务时,还必须提供个人的收入信息。根据规定,老人们的收入不仅包括养老金,而且还包括退休后仍兼职的工资收入以及其他资本性收入。老人们也可以拒绝提供个人收入信息,但家政服务则按最高标准来收费。不过,即使最高标准的收费也远远低于市场收费标准。
据了解,瑞典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把家政服务承包给私营公司经营。
【美国:高科技替代不了好邻居】
据调查,美国85%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养老,不愿被送到养老机构。“家中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十分盛行,其中既有老年人喜欢独居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最近,记者采访了“隐居”在圣迭戈市郊一片山林里的一对老年夫妇,丈夫罗伯特已经八十高龄,妻子七十多岁。罗伯特说,他们可以到养老院颐养天年,但养老院在城里,他们嫌那里太闹,而且住在养老院被人管,作息时间有严格规定,他们自由自在惯了,所以没有去。
罗伯特说:“独居生活有诸多不便,什么事情都得亲自动手,比如开车购物,做家务,甚至下水道坏了还得自己疏通,门窗坏了也得自己修理,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宁愿独居山林。如果我们其中有一个人先走了,剩下的那个再去养老院不迟。”
随后,记者在山林里转了转,发现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住家,住在里面的全是老人。这种回归自然、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美国老年人所追求的。
2006年洛杉矶遭受罕见热浪袭击,导致100多人死亡,其中多数是独居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独居老人,特别是体弱和高龄老人,美国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其中包括送饭上门、送医上门、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电话确认、紧急救助等,而且许多服务是免费的。
住在阿凯纳姆的华裔王老汉说,他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准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情还会把他送回,他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阿凯纳姆市政府还为老人提供了白天“寄养”服务,即老人可以白天到老人院或其他服务中心会朋访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午饭由政府免费提供。到晚上,老人再返回各自住所。这既可让老人避免孤独,也可照顾老人希望无拘无束的要求。美国很多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到老人院服务,志愿者除了照顾老人洗澡穿衣、服药外,还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帮助老人消除孤独感。
但一旦独居老人突然发生意外,需要紧急帮助时,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救助措施?目前美国正在试图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手段就是通过一种全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异常时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通过电视界面,家人可以给老人发送短消息、天气预报、幽默笑话或者温馨的家庭相片。依靠这一系统,即使相隔千里,老人也能和家人经常交流。
当然,再好的科技设备也代替不了亲情关怀和邻里关照。
鉴于美国亲人疏远、邻里冷漠现象十分严重,美国洛杉矶公众广播电台曾发起了向邻里送友情活动。在电台制作的小节目中,演员们扮成邻里,相互走访、相互帮助。主办者说,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促使美国人改变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习惯,主动地去和生活在你身边的人打交道,比如不时地敲敲邻居的门,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有空的时候一起聊聊天。特别是对独居的老人,街坊邻里更应该主动地送去关怀和帮助。
【日本:生活照顾与心理呵护并重】
“创造让接受居家护理的老人们安心、让想发挥余热的老人们实现梦想的社区环境,是居家养老的目标。”中部学院大学讲师朝仓美江在《居家养老支援的今天明天》一书中写道。
在日本,居家养老非常受欢迎,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服务周到细致,相对完善,能够让老人发挥余热。
让卧床不起的老人安心
“我们的特色是24小时全天候对应。在家接受护理的老人如有紧急需要,可以随时来电。我们会尽快派专业护理人员过去。”东京东村山市白光园老人护理设施护理员站站长井泽女士告诉记者。
由于面临病床紧张、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约合120元人民币)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或者患有痴呆的老年人不用去医院,就可以在家接受护理。
护理保险制度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牵头,地方政府的高龄福祉部门主管,各地居家护理支援中心、社会福祉联合会等官方和民间团体负责具体实施。白光园就属于这样的机构。目前,居家养老支援中心等机构已经遍布日本全国各地。
除了提供24小时护理员派遣服务外,还会安排医生护士家访、老年日托、巡回入浴车、轮椅借贷、派送尿布等服务。
在家接受护理的老人需要关照,他们的家属也需要慰劳。“为了对这些家属表示慰问,我们每年送给他们3000日元的餐饮券或者温泉券。”东京台东区高龄福祉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高龄福祉课还承接为老人们改装房子的咨询服务。加入护理保险的老人提出请求后,福祉课会安排房屋改装人员在房间的过道、浴室、灶台等处安装栏杆和把手。很多日本房屋是二层结构,对坐轮椅的老人来说上楼就成了大问题。这时,改装人员还会根据老人的要求建造坐着轮椅就可上台阶的特殊电梯。
让健康的老人发挥余热
身体健康但是空巢无助的老人也是高龄福祉课重点关照的对象。
在日本,孩子们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往往脱离父母单独生活。独居老人面临诸多生活难题,比如吃饭。“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买菜、做饭很困难。我们提供了送饭上门服务。由专业营养师设计菜谱,在保证老人饮食平衡的同时,尽量少放盐和糖。”
吃饭、洗浴等都只是满足了老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空巢老人们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呵护。
台东区高龄福祉课为了排解老人们的寂寞,设立了友爱访问员派遣制度。“友爱访问员都是社区内的志愿者,大概100多人。每人平均负责一位老人,每周去老人家里三次。很多访问员都是提着水果到老人家串门聊天。因为是长期志愿活动,访问员和老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胜似亲人。”台东区高龄福祉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出乎记者的意料,这些志愿访问员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而受访者大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
“年轻人工作缠身,很少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即使参加了,和受访者的年龄差距过大,有时很难聊到一块儿去。倒是年龄差不多的访问员让受访者感觉很放松。”工作人员解释。和比自己年长的老人交流,给他们带去心理上的安慰,也让本也是高龄者的友爱访问员们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
还有些老人喜欢和孩子们交流。其实,幼儿园等机构也盼着老人们的到来。“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到幼儿园做志愿者,孩子们高兴,老人们自己也感觉回到了童年。今后,如何在社区内推动保育园和老人们的互动,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之一。”一家保育园的负责人野手女士告诉记者。
来源:Y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