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2025.11.20-22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福祉展
关闭
<返回

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新闻中心

展位申请 领取门票

乌丹星丨2015年中国养老产业回顾【第二季】(11-18)

行业动态 2015年12月17日

乌丹星头像.jpg

乌丹星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 院长

2015养老产业回顾11
为什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不愿意留下来?
根据统计数据学老服专业学生毕业后一年流失50%,二年后流失50%中的50%,三年后仅存10%左右。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发展空间小是其主要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队伍不行。我们过去没有老年服务专业,也没有培养过真正的专业教师,现在能给学生讲课的背景五花八门,她们没有经过老年产业相关培训,没有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没有在一线做过养老,没有全球视野和胸怀,也可以说没有大爱之心,何德何能何才能够承担起此任?

1、只教护理技能不"铸魂";
2、只有照本宣科没有案例紧密结合;
3、只承担教人职能不承担用人职能。

毕业后能否使用与我无关?当然把责任归于教师本人有些不公平,源头在于教育体系本身。中国教育如何已是众所周知,新兴养老人才培养又何以能独善其身?养老产业人才培养问题该如何解决?首先,养老产业人才体系应是与医生护士律师一样的完整的独立的职业体系。

职业,至少应有3个基本特征:
第一,须经过正规学历教育而非上岗培训;
第二,须有职业门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职业门槛越高,职业地位越高薪酬越高社会地位也越高;
第三,有职业规划与职业上升通道,经过多年实践职业资质身价不断提升。

这是一个国家顶层设计的问题而非哪个院校能够解决的。养老如果不能成为一种职业,没有门槛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职业上升通道,永远也留不下年轻人。其次,教学导向与课程设计应倾向于"职业灵魂"而非"职业技能"。什么是养老产业的"职业灵魂"?大爱,道德,奉献,坚守,神圣。养老是以济贫开始的,也必将以济贫终结。今天的"贫"已不是经济上的"贫",但仍是心灵上的"贫",躯体上的"贫",照护上的"贫",以大爱出发以神圣终结,这样的"铸魂工程"是当今人才培养最缺失的也必将导致高流失。

第三,重点抓"三教",教师教材教学基地。很多企业天天喊办养老学校但不知学校易建老师难找?教材应組织各方力量侧重"铸魂"及产业全貌教材的编写整理。《老年产业概论》的刚刚出版发行就是我本人組织编写的。老师应该经常下一线,那是真正的教学基地。

2015养老产业回顾12
老年社工框架及意义。
2015国家将原社会工作者协会改名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并对机构进行了改革,我也有幸成为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并于近日被任命为社工联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主任。

为什么做这样的改革?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将是推动中国社会化养老事业及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社区是主战场,社会組织和社工是主力军。社区是政府搭建的舞台,社会组织是唱戏的,社工是主角。社会组织内含多种形式,包括社会企业志愿者组织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企业概念的植入与应用。什么是社会企业?用市场化手段方法运作公共事业和社会福祉。过去供给模式是用行政化手段方法解决,现在行不通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出现了"政府失灵"。但完全由自由化的市场接手也面临着"市场失灵"的风险,即趋利导致的贪富差距加大。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风险下,中间力量接手应该是最佳解决方案。

社会企业便是典型代表。
1、社会企业是以提供社会服务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为宗旨和己任的,既然政府只保基本形象比喻1000元收入以下的归政府管,那么从1001元至1万以上的就自然属于社会企业服务范围。

2、社会企业需要自我造血自我生存而非依赖政府拔款,赚钱产生盈利就是必然需求。一般企业以盈利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社会企业以社会效益为目标,赚钱是副产品但不赚钱如何生存?其赚钱的合法性需要明确和肯定。

3、允许部分分红。既然有投资,需求回报就是公理。至少应该允许部分分红以激励资本继续进入。如果社会企业成立,就应该取消营利与非营利之分。40年前划分营利非营利的时代背景已改变,从救济小众群到普惠大众群社会大踏步进步,2020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政府乱撒出去的钱现在可以不撒了,只根据最好的服务质量最高性价比购买社会企业的服务,不管公办还是民营,不管过去营利还是非营利,这样才是养老服务供给端彻底的改革,企业才有积极性,市场才公平。

2015养老产业回顾13
外资与中国养老产业。
学外国做养老走出国门看养老至今热度不减。很多一把手也正是被国外养老所感动触动才下决心坚决做养老,期待让国人也有那样美好的晚年生活。

归纳全球养老模式大体有三种,北欧模式美国模式及亚洲模式。北欧模式(包括澳洲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出力,依靠高福利支撑,服务运营商70-80%资金来自政府购买服务不需要太考虑盈利问题只关注做好服务。美国模式是政府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只維持秩序,企业各显神通。依靠市场供需关系自发成长,形成了完整体系。亚洲模式如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包括如德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是混合模式,既有政府支撑部分也有市场化部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单一模式都无法套用在中国,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理念观念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决定了中国只能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中国要学国外哪些东西?简单梳理一下更觉得可以做如下"拼盘",商业运作学美国,照护保险学德国,辅具用品学日本,养老文化学台湾,人才培养学澳洲。吸取各国精华为我所用应为上策。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情正在减退,美国人高打高举至今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星堡凯健可做案例参考,日本人悄悄的进村也数年,成功落地案例?法国人后继上阵呼声高雨点小,澳洲RDNS与南京钟山的合作可看作澳企一只脚落地了。掛外资品牌的,开高大上签约仪式,握手拍照的毕毕皆是,但真正合作成功却难过此关。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商业模式,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更何况外国人?讲外国故事还会继续,但没欺骗了国人自己就好。

2015养老产业回顾14
养老项目市场营销。
这个版块尚未形成较成功模式。主要渠道:
1、体验式营销。开业后免费或低费邀请老人入住体验。此方法在多数地产项目上试验,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基本会在5-10位老人之间,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停滞期。入住者多是前期已经沉淀下来的客户,新客户观望心态很明显。实际上入住者都是项目试验品,真正感受如何没有定论,这点市场是很清楚的。入住者是真的家里照护不了才来的,无奈即真正刚需。

2、大客户渠道。与大部委或地方政府机关老干部局建立关系,組织老干部参观项目争取客户。北京太阳城最初营销采用了此方法收到较好效果。这种渠道营销对政府关系有较高要求。

3、新型"保健品营销"渠道,即活动营销。组织一队活力老人,以活动玩为主要手段。与传统保健品营销不同,新型营销模式是以健康养生,休闲观光,异地旅游等为核心不是以产品为核心,当老人们开心信任建立起来了,短期会员就有可能成为长期入住客户。此类活动式营销盈利模式也很清晰,交少量费用入会成为会员,活动另付费,基本可以做到保本微利,比较受低龄老人欢迎。幸福9号(当然原来就是卖保健品的有较丰富的客户资源),北京不老山庄,嘉兴逸和源等都是较成功的案例。

4、互联网+养老营销。很多养老相关网站,夕阳红,养老网,优老网等给年轻人为父母或爷爷奶奶寻找合适养老机构提供了便利渠道,有些线上线下一体化为老服务做的也颇有成效,红寿堂,李秘书,金太阳等,用互联网+思维研究养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5、特殊同类群体组团营销。这是值得关注的新型客户群众,知青抱团养老公寓,清华学子园(温都水城金手杖)等,一群有特殊生活经历的或同一类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建立信任互融互助,尤其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大都有此类经历,这也是未来细分客户,个性化定制的发展方向。

6、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营销。效果一般,应不是老年市场营销的适宜路径。

7、社区服务营销。为了配合政府9073模式推广,很多企业或机构被政府牵着(当然也有很多自愿的)进入了社区开展各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其动机与客户寻找挖掘培育也密不可分。社区服务很难盈利但潜在客户却实是一笔宝贵财富。未来服务模式一定是社区机构化,机构社区化,社区与机构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客户渠道通畅,也没有什么独立营销之说了。国外也很少听说有专门做养老机构营销的?

总之,目前市场营销特征就是,活力的就想玩,不闲着呆不住,躺下的走不动的就想低价好的服务,尽管低价与好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愿意付高价购买好的服务是趋势不是现实,是未来的老人不是现在的老人。何况现在初始阶层什么是好的服务?哪家机构能够有五星级酒店运营商的品牌?所以此阶段营销性价比很重要,实惠很重要,口号概念不重要。

2015养老产业回顾15
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都说中国有2亿老人,为什么建了这么多机构配置了这么好的队伍却没人入住?都说老百姓相信政府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为什么政府一再强调只保基本,低龄健康的,收入尚可的,有财产的都不会再管了,老人们还是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既无经济上的规划也无生活上的安排?似乎社会化养老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这个市场好像只有政府着急,企业着急,资本着急,当事者反倒不着急?事实也许就是如此现实,政府着急是过去养老靠政府,现在不管了怕老人们闹事,企业资本着急是又见一块新蛋糕出炉,怕下嘴晚了慢了抢不着。过去30年没争上老大,今天又来一个老大的机会又是未来30年确定的机会,岂能放过?

如果问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也许可能真的是什么也不需要?有更好的没更好的都照样过日子?因为现在是203040后养老时代,绝大多数人是苦熬过来的,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今天的生活再差再不尽人意与过去比都已经是很好很满足了,有更好的也舍不得花钱去享受。记得上次回家看望父母,发现阿姨做菜用塑料袋那种酱油,拌饺馅凉菜才用瓶装好酱油。我很奇怪问阿姨为什么?阿姨说母亲告诉这样做。与母亲争执自然是无效的,我说给您买一箱酱油备上如何?母亲的回答我不缺钱。的却如此,父母都是离休干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每月退休工资加一起近1.5万,对日常消费酱油这点小事都如此计较?更何况花几千元进养老院?高级知识分子都如此,其它工薪层,缺钱的老人又该如何?这一代老人目前能够接受小时工,家政服务或保姆的已经是很开明先进的了,我公公婆婆也是85岁以上了至今拒绝找保姆?每天看到四位87-90岁高知老人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在问自己,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有问题上医院,没问题在家慢慢过日子,有好的便利的便宜的就花钱买点,没有就对付,怎么都能过日子?这也许是中国目前99%老人心理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市场也许不在今天在未来,但未来的需求与今天的供给是否匹配又是一个新的考量?也许你做的既不是现在市场需求的也不符合未来客户的味口?

2015养老产业回顾16
养老智能化。
2015最火爆的三大主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给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概念新思考新空间,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互联网+与养老产业的对接实属探索初期。

第一,智能化的目的与目标,是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还是为了真正可用?是觉得没有智能化不够高大上还是真正从老人需求出发而设计?

第二,哪些细分子行业,哪些点需要智能化?老年衣食住行养护医康文乐,老年住宅,金融,用品,教育,旅游等,养老运营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客户端,服务端,子女端,客户端与服务端,客户端与子女端,服务端与子女端,到底有哪些方面哪些点有需求?

第三,老年人如何看待及适应智能化?It男对智能化的认知理解与老年人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年轻人认为很简单的事老年人可能困难重重。有不识字的,有反应不过来的,有错误理解的,有没动过电脑的,有手颤抖的,问10个老人如何看待智能化9个摇头?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不能忽视,也是It男无法理解和体验到的。

第四,哪些场所或操作点智能化有需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居家?社区还是机构?房间浴室还是公共空间?有需求不等于有可操作性,有可操作性不等于有需求?智能控制开关窗帘可操作,但容易坏老人不喜欢。老人需要在室内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需要一切智能,弄坏了就很焦虑,事与愿违。还有老人隐私权等问题。

第五,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再高大上如果没钱也没意愿购买,商业模式就不成立?给老人配带血压监测腕表,不花钱可以,每天1元钱拒绝,有的是时间慢慢用血压计量,何必多花365?养老机构院长们一分钱分两半花,生存如此艰难怎舍得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智能化?能节省人员预防风险就上,紧急呼叫跌倒预警夜班省人,除此之外一律免谈。上了智能化每天出故障,是节省人力还是帮倒忙?社区布阵智能化,构建虚拟养老院目前多是政府项目公款买单形象工程,与智能化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不在一个频道上。

第六,烧钱与盈利模式。以上已说明市场上愿意为智能化买单的目前只有政府和一些暴利行业转型做养老的大央企或土豪,真正的老人很少,子女也仅仅愿意为安全性,可视沟通等刚需项目买单。智能化研发是一个漫长的烧钱过程,尤其后端外部稀缺资源对接,比如医生护士等代价极大,如何盈利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无解。

第七,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亲情。老人需要面对面的温暖,一个握手,一次抚摸,一个拥抱,一会的陪伴永远都是智能化无法替代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民族文化。总之,智能化无疑是发展方向,但目前最需要的是实用,低价,解决一个点的问题,而非大而全高大上。做实急需的30%,留出70%的发展空间。

2015养老产业回顾17
老年金融。
破解老人消费"钱"从哪儿来的问题的确与推动市场端密切相关。
1、以房养老为什么推不动?
首先,传统观念仍是最大障碍,失独或无子女老人都过不去心理这道坎何况有子女老人?房产应该是中国家庭的根和命,有房在即有家,无房在即无家,这一点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

其次,供给端的法律保障及服务保障?签约后房子换来了什么?可以换来每月养老金消费,也可以抵押给养老机构换来终生养老,重庆首例以房养老签约后又反悔就是认为养老院服务不满意。养老院是否可以直接接受老人的房产转化为实物服务?法律依据是什么?服务如何保障?发生纠纷应如何处理?

第三,房产估值上双方达成一致还有距离。估未来还是估现在?老人总看涨不看跌期望过高,机构总看跌不看涨预防风险希望压低支付。

第四,70年产权期限后如何处理?因中国房产不是永久产权。可以说,除了中央鼓励以房养老的一纸文之外,很多相关立法法规,责权利划分,操作流程,法律糾纷处理等都尚无实际可操作性引导与保障,因此,理论上"年轻时我养房,年老时房养我",将"房产的富豪,现金的乞丐"转化为"现金的富豪,房产的乞丐"之设想变为现实,路还很远。

2、利息养老。香河大爱城等多个养老项目创造了该模式,老人存一笔钱,便可得到养老机构入住优惠或实物服务。该模式受到部分老人欢迎。其合法合规性尚不清晰,潜在风险尚未证实。

3、老年理财产品及消费信托。有些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多种针对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如兴业银行及中信信托的一些消费信托产品等,市场有一定热度,前景也比较看好,但仍属试水阶段。

4、分时度假类产品。针对活力老人有钱有闲喜欢旅游的特点,绿景创維林峰院长也及时推出了"分权宝"产品,还有一些其它旅游消费产品等。总之,无论叫什么,花样如何翻新,核心都是一个,把自己的思想装进老人们的头脑里,把老人们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这个定位这种尝试和努力应该是给予肯定的。

2014年底居民50万亿存款躺在银行睡觉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全生命周期消费曲线,中国老人晚年不消费在全球也是个怪现象?除了观念及社会保障不足等原因之外,供给端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缺乏适合老年人的创新金融产品,更缺乏一个法律健全,顶层设计完善的金融大环境。金融产品不同于养老院或养老用品,对顶层设计及监管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弄不好就是大的灾难。但市场需求及市场期待已是迫在眉睫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出老年消费金融产品,为养老实体增加盈利点,为产业发展增加造血机能是2016的重点发展之一。

2015养老产业回顾18
养老产业到底谁赚到了钱?
正如当年淘金热一样,挖金矿的没赚到钱,卖工具的,卖帐篷的,卖吃的卖喝的在不断吆喝不断赚钱。今天养老也如此,一线做养老的几乎没赚到钱,倒是各种展会,研讨会,高峰论坛,养老培训,国外考察等各种名目搞得风生水起,很是一番热闹。但是既便谈赚钱,以上各家所获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钱,赔钱的,赔本赚吆喝的也大有人在。真正在目前市场阶段赚的比较实的应该是养老设计公司和商业咨询公司,因为这是技术门槛相对高的活,很多人想做做不了。国外几个著名养老设计公司大多在中国市场赚到了第一桶金,一个大盘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国内设计公司或设计所转型养老只是近几年的事,没有真正好坏之分,也没有看出品牌优势?关键在于懂养老的不多,只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而已。设计者面临的最大困惑在于不知道什么是甲方真正的需求?市场上几乎所有养老项目都是反向操作,在没有运营概念设计下强行要求做设计?只知道地多大容积率多高,能出多少房子,需要放进去哪些功能而已,客户真正需求,运营真正需求,功能布局交通动线等考虑甚少,导致后期使用诸多问题。其实设计者心知肚明,甲方不给运营方案无法设计出好的作品,但为了赚钱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钱是赚到了但心里也不怎么有底气,参加项目评审多问几句便无法回答。咨询公司在战略规划等方面,尤其是对大央企大国企,品牌地产商险资等,的作用是无容质疑的。一个好的咨询报告能够让决策者定位清晰,头脑冷静的看待市场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看到风险而非仅仅前景一片光明。当然好的咨询公司市场上并不多见,克尔瑞,群业,同策等公司应该是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中国老板不太认可咨询,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无所不能,对知识产权也缺乏概念和尊重,是咨询业面临的困难。总之,拉几个人租个房间就能搞培训,拉一堆厂商卖卖轮椅用品搞展会的热闹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当人们不懂的时候,忽悠一定有市场,当市场越来越明白了以后,忽悠的钱一定会越来越难赚。如果真的是金矿,淘金者最终一定是嬴家。谁能在未来持久赚到钱,凭的一定是真功夫。

路,刚刚开始...

全文转自乌丹星微博文章

 

2025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

2025年11月20日-22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您可能感兴趣的主题展区:

智慧养老 智慧无障碍城市 康复护理 养老照护 适老化部品

更多展会详情请咨询

吴帆

电话:020-89308925